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祝杨桐生日快乐的句子
《孤桐》
作者:王安石
原文:
天质自森森,孤高几百寻。 凌霄不屈己,得地本虚心。 岁老根弥壮,阳骄叶更阴。 明时思解愠,愿斫五弦琴。
注释:
1、天质:天生的性质。 2、森森:形容树木茂盛繁密。 3、寻:古代度量单位,八尺为一寻。 4、凌霄:形容泡桐树长得高,接近了云霄。 5、弥:更加。 6、明时:政治清明的时代。 7、愠:怨恨。 8、斫:砍,斩。 9、五弦琴: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。据《孔子家语》记载: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,一面唱南风之熏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。
翻译:
泡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, 巍然屹立,拔地高达几百寻。 穿越了云霄,也不屈服, 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。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, 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。 政治清明时, 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(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), 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。
赏析:
(一)
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,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,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,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。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,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:尽管在变法中,他受到种种打击,但他志存高远,正直不屈;经历的磨难越多,斗志越坚;为了天下苍生,不惜粉身碎骨,拔地几百寻的孤桐,之所以岿然屹立,高干凌霄,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,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。如果离开大地,它一刻也活不下去,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。犹如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,离开了大地,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,终于被他的敌手扼死一样。由此我们想到,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,他的力量来自群众。离开了群众(大地),再伟大的英雄也将一事无成。
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,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。以形象的孤桐自喻,却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,令人赞佩,崇敬之心油然而生。
(二)
表现了桐树愈磨愈坚的性格品质,本诗前段通过近于白描的手法鲜活的把桐树立于读者之前,期间诗句对比工整干净,进而更加突出了桐树的特点,也使其形象更为立体化,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怀,表现出作者钦羡桐树的品质,欲仿效之,全诗写物明志,浑然一体。
查看更多>>每饭勿忘素爱永, 有生应感国恩宏。一杨武之给儿子杨振宁和儿媳杜致礼的话。
【简介】
杨武之(1896-1973年),原名杨克纯,号武之。安徽凤阳人。
中国现代数学家、数学教育家。长期在清华大学和两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教授、系主任或代主任,培养和造就了两代数学人才,对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很大。他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。
父亲杨武之是杨振宁除了物理系专业领域老师教授外,给予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。杨武之是一位教学极为认真的教授,也是一位教子极为严格的父亲。他早就在日常生活中,循循善诱,潜移默化地将不少数学知识传授给了儿女们。杨振宁在学校里,遇有不懂的问题、碰上难以处理的事,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。杨振宁后来说:父亲对我们子女们的影响很大。
从我自己来讲:我小时候受到他的影响而早年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,这对我后来搞物理学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。
新中国成立后,杨振宁一直留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。也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,一家人远隔万里,不能团圆。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,和妻子杜致礼及孩子杜光诺去瑞士日内瓦。杨振宁写信请父亲也去日内瓦和他们见面。杨武之以带病之身,经北京、莫斯科、布拉格,一路住医院,于7月初飞抵日内瓦,一家人短暂重聚。在日内瓦期间,杨武之有一天写了这两句话给杨振宁和杜致礼。杨振宁在后来的同忆里说:今天的年轻人恐怕会觉得这两句话有一点儿封建味道,可我以为封建时代的思想虽有许多是要不得的,但也有许多是有永久价值的。
此后,杨振宁的父母义和他们在日内瓦两度团聚。杨振宁同忆说:日内瓦的三次见面,对我影响极大。那些年代在美国对巾国的实际情形很少知道。i次见面使我体会到了父亲和母亲对新中国的看法。记得1962年我们住在routedeflorissant,有一个晚上,父亲说新中国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:从前不会做一根针,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(那时还没有制成原子弹,父亲也不知道巾国已在研制原子弹)。从前常常有水灾旱灾,动辄死去几百万人,今天完全没有了。从前文盲遍野,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。从前,今天。正说得高兴,母亲打断了他的话说:你不要专讲这些。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,排队站了三个钟头,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,有什么好?父亲很生气,说她专门扯他的后腿,给儿子错误 查看更多>>